环境教育
  
周生贤: 学习宣传实践好四梁八柱
来源:环保部 时间:2014年8月24日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强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站在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着力构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

  四梁八柱主要包括4个方面内容:一是以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为实践主体,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二是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以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四是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

  四梁八柱是一个形象说法,用来描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宏观性、系统性、轮廓性的整体架构,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化,也是各地区和环保部门一个时期以来探索实践的总结概括。

  环保部门要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实践好这四梁八柱,做到驰而不息、持之以恒、干有所成。

  学习、宣传、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必须紧扣探索环境保护新路这个核心要点,增强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不断丰富和完善环保理论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以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路为实践载体,进一步丰富环境保护的理论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路径。

  近十年来,中国环保人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就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不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经过不懈探索,全社会基本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从根本上说,环境保护不仅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反而能够优化经济发展。基于这样的共识,很多地方在转型发展上爬坡过坎,在节能减排上大刀阔斧,在生态保护上久久为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探索环保新路需要有新理念、新思维,丰富环保理论体系需要有新视野、新实践。能否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关系着保护优先方针能否切实贯彻、生态环境质量能否不断改善。

  面对这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如何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如何才能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何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共赢。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通过学习实践,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更加清醒,对生态文明建设根本要求的领会更加深入,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任务的把握更加清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更加坚定。这为我们在新形势下继续探索环境保护新路凝聚了不可多得的共识,积累了难能可贵的经验,创设了大有可为的氛围。

  学习、宣传、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必须站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认知高点,增强驰而不息的危机感,做好新法实施的各项准备工作

  法者,国之重器。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为龙头,形成有力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武器。

  历经四次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更多权力,也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在一定意义上说,新法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多问问自己:能不能用?敢不敢用?会不会用?

  能不能用,考验相关制度配套的完善程度。新法很多规定是原则性的,需要组织制定相关执法解释、指导意见及配套措施。应尽快研究制定按日计罚、查封扣押等的执法规范,做好公益诉讼、行政问责、行政拘留、环境刑事案件办理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这些准备工作的时间相当紧迫,必须排出时间表,抓紧落实。

  敢不敢用,考验环保部门的责任担当。法律规定不明确时,一旦出现环境污染事故,环保部门最容易被追究责任。新法实施后,如果履职不到位、不规范,环保部门依然会被追究责任,甚至承担更大的责任。学习贯彻落实好新法,首先要厘清环保的职责,明确如何正确履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会不会用,考验环保队伍的能力水平。现在,距离新法实施只剩下不到半年时间,我们不仅要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同时也要更职业。现在看来,当务之急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大家知道新法新在哪、锐在哪,让大家明白自身差在哪、弱在哪。

  今后环境领域的其他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修正修订的步伐也会明显加快,环保部门还将获得更多的法律授权。我们既要参与这一变化过程,使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获得法律授权,同时也要适应这一变化过程,努力实现自身能力素质的嬗变。

  学习、宣传、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必须紧紧围绕释放改革红利和制度红利这个战略支点,增强干有所成的责任感,夯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改革是现实所需,也是形势所迫。以深化生态环保体制改革为契机,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而发展本身的问题,则要靠改革来解决。环境问题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是发展本身的问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改革。

  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理顺了,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才不会模糊,解决环境问题才不会磕磕绊绊、大而化之。今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能否有进展、有多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能否有进展、有多大进展。

  改革要抓住重点,真正改革那些影响大局的根本性问题,改革那些真正需要改革的体制机制,敢于触及实质,动真碰硬啃硬骨头。老是在边边角角打转悠,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最后只会贻误改革时机。这就要求我们要勇于破除利益束缚,该扩权的扩权,该放权的放权。要消除畏难情绪,坚定信心,敢于担当,迎难而上。

  起跑决定后程。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今年工作抓得怎么样,对推进改革进程意义重大。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环保系统尤其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坚决完成已经明确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任务,不推不脱,不等不靠,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

  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凝聚共识、积聚力量的过程。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是向改革总目标的接近。如果说那些涉及面广、基础又很薄弱的改革暂时尚难推动的话,对于那些方向明确又立即可行的改革,则要尽快迈出实质性步伐。

  学习、宣传、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四梁八柱,必须紧紧抓住顺应群众期待改善环境质量这个工作重点,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实际行动坚决向污染宣战

  以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抓手,构建改善环境质量的工作体系,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三大战役,找准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评价环保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这三大战役的成效。在这之中,大气污染,是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环境问题,反映最为强烈,问题最为突出。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颁布实施以来,很多地方相继发布了污染防控细则,压煤、降耗、控车等源头防控得到强化,联动、会商、共享等协作机制得以加强。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10个方面35项具体措施不断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还将取得更大成效。

  与大气污染一样,水和土壤污染形势同样严峻,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全力以赴加以治理。我们要像重视大气污染防治那样重视水和土壤污染防治,要像抓大气污染治理一样抓水和土壤污染治理。

  对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这三大战役,我们应该明确这样一个基本原则:可以分轻重缓急,但不能顾此失彼,可以重点突破,但必须全面推进,不能等大气治理成效明显了才启动水和土壤污染治理。

  三大战役,个个都是攻坚战,都是持久战。虽然问题多、困难大,但是我们应该保持乐观,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源于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源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源于我们在以往治理污染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还有广大公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所强调的那样,四梁八柱,是我们向污染宣战的行动指南、有力武器、组织保障和重大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环保系统尤其要紧密联系环保工作实际,在学习、宣传、实践四梁八柱上下功夫,力求见成效、实效。












                                                            【编辑:攀峰】


[返回]

上一篇: 关于开展“2014全国环境教育示范学校(人物)”推选活动的通知
下一篇: 山东交通学院无影山校区图书馆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校园联盟2014年会上荣获优秀建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