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
  
菩晟堂:体验生命的觉醒
来源:齐鲁环境网 特约记者:董衿希 时间:2016年12月7日 

    我刚到菩晟堂的时候,还是落叶刚刚飘满街市的秋天。菩晟堂古色古香的深红色廊柱在秋风萧瑟中愈发显得深沉,那翠瓦飞檐雕刻了光阴,青苔就在瓦砾上被太阳照耀的熠熠生辉,那闪动着的柔亮色泽如同被光芒洗刷过似得。石板路也是砖红色的,花圃中的秋菊傲然的站立着,每一株缤纷的花蕾都是盛放的生命,这些骄傲的,怒放的花,正如人们勃勃朝气的青春。


在菩晟堂确实能够感受到那股勃发的,来自血液中暗暗涌动的,温暖而澎湃的生命的气象。每一个在菩晟堂切身体验过易筋经、洗髓功奥妙的练功者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安详,来源于灵魂深处的从容淡定默默印上他们的眉间,那是久违的宁静致远的清淡。可是他们的额头,他们宽阔的脸庞,却像挂在日中的太阳,有着绯红的颜色,眼睛里洒满亮晶晶的光泽,气与力的美妙结合体现在柔韧且紧致的肌肉纤维里。就像你在乡间漫步时遇见的一个挑担的农夫,农夫坚实的臂膀被暖阳照射出小麦色,敞开的胸襟流露出力量的线条,汗渍如同晨间的露珠挂在肌肤上;又或者是一个长跑的运动员,一个体操冠军,运动的美与力完美的诠释了生命的价值。但你却不见任何一个在菩晟堂养生场地中锻炼的人猛烈的扭动过他们的腰肢和臂膊,他们只是站在温暖的光中,吸取来自空气中流动的大自然本身的能量。

菩晟堂把这样的气功称之为中国最古老的武术,功法的物理原理来源于中华原始武学典籍易筋经、洗髓功。传说《易筋经》最早是由达摩祖师在少林寺处撰写而成的,有经文曾这样记载“后魏孝明帝太和年间,达摩字梁至魏,面壁于少林寺……迨九年后‘遗只履而去’。后因面壁处碑砌坏于风雨,于是少林僧进行修葺,发现一铁函,函中藏经二贴,一曰洗髓经,一曰易筋经,‘洗髓经轶归于慧可,附衣钵,共作秘传’,而易筋经‘留镇少林,以永师德。’”《易筋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明,是人类智慧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星。这部经典的问世,象征着人类自身和宇宙之间那神秘而又缠绵的关联,我们似乎透过呼吸,让气息流入丹田,在五脏中完成最深的吐纳,就完成了一次与大地天空,甚至星辰海洋的隐秘结合。易筋经、洗髓功倡导阴阳相生,素有独阴不升,独阳不长的理论。这观点正与传统道教相同。道家讲究阴阳,所以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人的身体也包含了阴阳的两面,同样有着至柔的韵味与至刚的坚硬。如同我们在阳光的普照下屈伸柔软的身体,让软糯的肌肤逐渐吸收阳气,慢慢坚实,像树木成长它的纹理那样加筑细胞的力量。从我们身体改变质量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也渐渐缓和下来,像是落入泥土的种子,终于回归了故土。据说每一个灵魂都来自遥远的太空,带着独有的光环和能量遗落在人间,当人在静坐中陷入冥想的时刻,沉沉的寂静里总能感受到灵与魂的觉醒,那是一种空灵与超越。


易筋经把这独特的状态作为“心法”传递下去,那内功心法里写着这样的话“易筋功已竟,方可事于此。此名静夜钟,不碍人间事。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功课毕,将息临卧具。大众咸鼾睡,忘却生与死。明者独惊醒,黑夜暗修为。抚体叹今夕,过去少一日。无常来迅速,身同少水鱼。显然如何救,福慧何日足?”此文大抵意思是,时日如白驹过隙般匆忙而过,平凡的人们为三餐衣食而忙碌,人的身体如同久处黑暗的居室,在混沌中忘却了生死,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才能明白修身养性的重要性,每当抚摸自己的躯体,感慨它年复一年的老去。当无常到来的时候,又该如何拯救自己呢?于是,每当我读到这段的时候,总会望着自己的躯体暗自慨叹匆匆流逝的年月,想来如果不加以修持和锻炼,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会如暮秋的落叶那般易脆而纤薄。看着眼前腮若桃红的菩晟堂总经理马小童,有着那样优雅的体态和卓绝的身姿,她深鞠花丛中,亲手摘下一朵秋日的黄菊,那飘上眉梢的笑意,展示了一种无欲无求的清宁与淳朴。

在菩晟堂待久了,你似乎会爱上这里的氛围。蜿蜒的廊榭悬挂着一幅幅古画,红色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屋顶,那些黑檀一样古朴的桌椅,似是在讲着一段段生动的老故事。人们在这里喝茶、问道、打坐、吐纳、垂吊、都有种魏晋时期的清雅风度。这是一场穿越,通过古老的功法重新回到我们祖先待过的圣地。

菩晟堂里有一位练功者此时吸引了我的注意,他肌肉壮硕,胯下牵引几十斤的重物,却云淡风轻波澜不惊。他一曲一伸,腰背挺直,呼吸均匀,两眼有神,神情淡定自若。原来,他就是菩晟堂的教练祥石师傅,他所练之功甚是奇异,细问之下才得知这是《易筋经》清道光年间重新增演的十二图势的一种。总经理马小童告诉我,锻炼这一势对人体是有极大益处的,此势能够补肾气、养精气、清脾脏,男女修之皆有好处。她还介绍,这一势原本的出处是崂山道,在《易筋经(浙图校本)》里有所记载。故事是这样写的“余少为书卷,及衰暮,与方人游,每行吟海岱间。一日,偶至长白山,偕友提壶籍草而饮。远眺霜林,老叶红映溪光。正吟兴勃发,忽一羌人自西而来,经此暂憩。余奇其修雅可观,乃止而饮焉。问所之,曰:胶崂访师之师也。并又曰:吾并指贯牛腹,侧掌折牛头,努拳劈牛脑。遂令壮仆以铁器击之,若罔知也。”大意是讲,作者在秋日游玩于山海,遇到一位练此易筋经、洗髓功的羌人,他已经把自己的身体锻炼到可以侧掌能劈牛的境地,而他的身体也是铁石不可击的金刚之体。而“胶崂访师之师也”,意既是胶东崂山道士教授与羌人的武术。当年这功法便是由民国初期易筋经、洗髓功大师崔经伍老先生传给祥石师傅的。

作为菩晟堂的创始人及易筋经的传承者,总经理马小童以及祥石师傅将会把这渊源流传的原始功法继承和发扬下去,为造福人类做出贡献。






                                                             【编辑:洪海】


[返回]

上一篇: 灵宝堂:源于中国道医的文化根骨
下一篇: 素友之家:素心素食